6月18日,北汽新能源与首汽集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并将首批20辆EV200纯电动车交付给首汽租车,用于汽车分时租赁业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政府简政放权以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出租车管理改革应当顺应广大群众的期待,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当前,使用手机打车APP预约出租车、乘坐专车成为了很多市民出行的新选择,然而在享受专车带来便捷性的同时,警方提醒市民要警惕其中暗藏的风险。
2015年,义乌出租车司机的 “营运权有偿使用费”将从1万元降低到5000元,过去几个月多收的部分也将退还出租车司机,2016年将全面取消出租车“营运权有偿使用费”。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政委毕波说,从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海淀警方连续接到20多起车主报案,均是利用PP、友友等网络租车平台出租私家车后,车辆被骗走不还。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优步(Uber)投了入大量的资源进入中国这一最具挑战性的市场,其每天会在中国提供逾100万次接送服务,几乎相当于其六个月前的全球业务量。
按照规划,北京三年内要完成5000辆纯电动车进入分时租赁领域的任务。由于大部分新能源分时租赁企业都是在最近一年中新进入该行业的,因此2015年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元年。不过,投资热情高涨的另一面,却是业务落地后的迷茫。
与此同时,滴滴专车和快车、神州专车、AA租车等专车软件,都纷纷给出了大规模的补贴和折扣。不过,这些看起来很美的折扣,未必是专车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6月3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多位交通领域专家、以及北京、上海、义乌、西安、青岛等城市的出租车公司领导和出租车司机代表,针对出租车改革方案,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目的是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初步思路。
昨天,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北京市公安局公交保卫总队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称滴滴专车、滴滴快车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从事客运服务均属违法行为。
滴滴和快的“新婚”过后不久,它们的“爱情结晶”便在儿童节当天到来了。6月1日,“滴滴顺风车”在北京上线,这也是滴滴快的继打车、专车和快车之后,又推出的一个在出行服务领域的作品。
随着滴滴进入拼车市场,顺风车这个之前并不被看好的出行方式迎来血雨腥风。然而,就在十几天前,拼车市场曾经的先行者“爱拼车”主动出局,人家也是经过三轮融资的,本来前景是一片红火啊,但最终还是不得不自行结束生命。
上海市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上线。上海市交委社会宣传处副处长黄晓勇介绍,该平台采用第三方公司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据悉,该平台由上海市交委、上海市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快的”三方共同参与。
上海市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上线。上海市交委社会宣传处副处长黄晓勇介绍,该平台采用第三方公司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据悉,该平台由上海市交委、上海市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快的”三方共同参与。
在中国,因相关法规政策和监管问题,Uber没有与无出租牌照的私家车主合作,而是选择与本地专业租车公司结盟,采用与租车公司分成的盈利模式。
这意味着,10亿补贴大战戛然而止,小的拼车公司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快速成长。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活下来就意味着一切。但在其获得规模成长之后,足以撬动传统利益时,它还是合法者吗?
百度领投、红杉资本今年共同投资了拼车公司天天用车和51用车。此前,51用车获得小米董事长雷军的天使投资。微微拼车、爱拼车、AA拼车等拼车公司也均获得融资。根据创业邦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5年3月31日,共有15家拼车应用企业获得融资,总计投入资本金额5亿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专车模式已经获得了交通部门的认可,但当前大量私家车进入专车市场的运营方式触碰了政府的底线,未来政府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为专车市场建立准入和规则体系。专车、出租车、租赁车等多种用车方式差异化经营的局面将逐步形成。
上海市交通委、四大出租车企业代表和滴滴快的联合建设的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于今天正式上线运营。同时,出租车价格调整有望在6月底前启动。这是第三方打车软件第一次正式与官方合作。
据悉,上海市交通委目前已与“滴滴快的”展开合作,成立全国首个专车工作小组,预计将在一两个月内拿出上海专车试点方案,并报交通部。
6月1日起,北京电动汽车开收充电服务费,每度电收费的上限为当日汽油售价的15%。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获悉,收取充电服务费后,对新能源出租车驾驶员收入影响较大。目前,交通部门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新能源出租车充电优惠政策。
5月17日,天津市数千辆出租车司机以停运、拉横幅等各种方式抗议专车扰乱市场。这是继沈阳、青岛、南京、长春、济南、成都、南昌等多地发生出租车停运事件后的又一新发生地。
出行市场的补贴大战依然热火朝天。在易到推出免费搭车服务后没两天,滴滴就宣布要烧钱10亿元补贴其滴滴快车应用。在此之前,包括51用车、嘀嗒拼车在内的不少拼车应用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补贴。
多种出行模式并存的局面会比预想更快到来,互联网企业竭力在法律缝隙中扒出生存空间,政府被倒逼着进行利益重分配及市场扩容——参与角力的多方,正在尽可能为这块模糊地带画下更精准的规则金线。
21日,在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表示,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小组已经拿出出租车行业改革初稿,正征求各方意见,抓紧修改。
继发起针对专车用户的10亿补贴后,滴滴快的昨天再宣布砸下10亿补贴快车。滴滴快的CEO程维表示,将于下周尝试整合社会上的专业运力和零散运力,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
专车火爆,正在吸引大批闲车加入其中,有些私家车主只出租自己的车辆,也有些自带车辆兼做专车司机。他们的收益如何?风险又有哪些?正在承受着哪些得与失?这些都是私家车主进入专车市场之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王水平透露,今年1月以来,交通运输部成立的工作小组赶赴十几个城市开展深入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目前,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小组已经拿出出租车行业改革初稿,正征求各方意见,抓紧修改。
夹在一排小吃部、超市和推拿按摩小店之间,快的打车驻河南洛阳办事处显得有些冷清。5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办事处内只有几名工作人员,默不作声地做着清扫工作。水泥色的门面之上一片空白。
今年年初,滴滴与快的合并后,打车软件迎来爆发性增长。然而,此时拼车软件以几乎“零首付”的方式强势搅局,烧钱大战仍未停歇。出租车行业的变革在2015年进入深水区。